从出版数量上看,中国图书市场堪称繁荣。去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7万种,同比增长12.5%,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走进书店,畅销书架却被大量成功学、励志类、“戏说”类图书以及青春小说、网络小说等通俗作品占据,一些出版社实行“广种薄收”政策,广泛选题的同时降低图书印数,“攒”起的内容越来越“水”。出版业的表面繁荣并没有带来文学出版的进步,反过来,莫言获得诺奖则成了出版商的大喜事,各种版本的莫言作品和“全集”开足马力加印,其收藏价值明显高于阅读需要。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发布的2012年《文学蓝皮书》,2011年,国内长篇小说的年出版总量在4000部以上。蓝皮书指出,文学阅读浅俗化,是近年来呈现的一个严重问题。蓝皮书主编白烨表示,文学与社会生活的互动越来越密切,还与传媒互相借力,使文学的综合性、复杂性比过去更明显,文学越来越不单纯。几十年间小说数量已有了10倍的增长,文学价值是否得到提升?言情、玄幻、官场、职场等类型小说长期占据销量榜前列,作为主体受众的年轻人纷纷追捧偶像作家和网络写手,电视剧、游戏也越来越多地与文学结盟,4000部小说背后,是一片掺杂着利益和娱乐的喧嚣乱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接连再版的书没有几部。已故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曾说,“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存在二十、三十甚至五十年”,我们的当代作家谁有这种自信,或者谁还有这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