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站点地图
登陆
注册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图书 > 正文

莫言不是圣人 何况圣人谈完理论也得吃饭、得上厕所

发布者:孟定勇                  
    当代中国处于一个社会、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转型期,人们普遍期待政治革新,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历史课题。公众有权利用文艺形式进行政治表达,但把政治标准强加给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肯定是不可取的。很多人放弃文学的审美价值,醉心于其政治功能,实际上是人的艺术审美权利的异化。有些人…

    当代中国处于一个社会、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转型期,人们普遍期待政治革新,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历史课题。公众有权利用文艺形式进行政治表达,但把政治标准强加给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肯定是不可取的。很多人放弃文学的审美价值,醉心于其政治功能,实际上是人的艺术审美权利的异化。有些人对小说并没有多大兴趣,却总爱拿极端枯燥乏味的《1984》说事儿,这种文学趣味本质上是扭曲的。也许正是社会扭曲了人,作为某种个体趣味来保持和强调,这并无不可,不过不能把个人趣味强加于人,更不能要求所有文学家都写《1984》。
 

  北京时间11日凌晨,莫言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里接过诺贝尔文学奖证书、奖章和奖金支票,现场掌声雷动,乐队奏响了《阿拉丁组曲之中国舞曲》。这是一个全体中国人应当向莫言表达敬意的时刻。而在国内,有人打着所谓“民间社会”的旗号,按照一种想象的所谓“诺贝尔伦理”,对莫言展开猛烈抨击。

 

  莫言获颁诺贝尔奖,这是世界最高文学奖项对其文学成就的一种肯定,但他身上有没有值得质疑、批评与批判的东西呢?当然有,公众完全可以质疑、批评与批判。但不能抹煞莫言的文学成就,尤其是在他领奖的这一刻,这是一个值得和需要肯定与赞美的时刻。

 

  既然瑞典文学院把诺奖授予莫言,就意味着其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打动了他们,这代表了中国文学的影响力。现在奏响的《阿拉丁组曲之中国舞曲》,隐喻着西方对中国的诸多想象,有美好的,或许也有不美好的,个中意味难以言传。而莫言以其文学作品回应了西方对中国的想象,这种回应受到诺奖评委们的肯定,证明作家莫言获得了世界的某种接纳。莫言的成功,多少也算中国人的成就。

 

  把莫言置于一个较长历史时期来看,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莫言获得诺奖的意义。欧洲人对中国文学的兴趣,大致始于18世纪伏尔泰等人对元杂剧《赵氏孤儿》的翻译、改编与上演,这个剧本当时轰动欧洲,激发了西方对中国的美好想象。此后两三百年间,欧洲把中国描述成一个野蛮、愚昧、肮脏的国度,对中国文化自然充满了鄙夷和不屑。而莫言跨越200多年的历史断层,以其文学作品接续了一种跨国前缘。

 

  有些人无视莫言的文学成就,用一种近乎偏执的政治标准审查作家,把他说得一无是处。他们杜撰了一种所谓的“诺贝尔伦理”,“要求受奖作品能深刻地表达普世价值的信念”,说穿了就是政治上站队。说“诺贝尔伦理”是中国人杜撰的,是因为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及其作品中,根本就看不出这么一种“诺贝尔伦理”。读法国诗人圣琼·佩斯、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的诗作,其中多的是风花雪月,这也是一种“普世价值”,却与政治没有直接关系。法国作家纪德、加缪的作品充满哲学意味,也无关政治。甚至美国作家海明威书写战争,也极少刻意地政治表达。用一种无中生有的“诺贝尔伦理”贬低莫言,一是无知,二是自以为是。

 

  对于莫言,争议没什么不可以,但最高判断标准还是文学价值。对于屈原、李白、苏东坡,现在也有人依现代价值观进行“重新审视”,结果把他们批得体无完肤,但多数中国人还是喜欢他们的。文学成就不是莫言的批判豁免状,但在一种对文学的漠视与无知中贬低莫言,那也是对文学与作家的意淫。真正懂文学的人应该知道一句话:圣人高谈阔论完一样要上卫生间! .

 

标签:莫言 “诺贝尔伦理” 2012年12月12日 09:21    [查看原文]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0)
本周排行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足球 篮球 娱乐 电影 音乐 财经 金融 能源 科技 数码 IT 女人 情感 职场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装修 二手 汽车 购车 养车 动漫 动画 漫画 文化 教育 图片
关于优府网 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 2008-2012 优府网 Copyright 2007-2012 uni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固定刊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