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站点地图
登陆
注册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历史 > 正文

不朽中的传奇---鸿门宴的历史

发布者:文心     组织:业务部             
战国末期,秦王嬴政率虎狼之师,一扫六合,成就统一天下之霸业。倏几,秦王朝横征暴敛,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发出亘古未有之断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大乱,群雄逐鹿。项羽、刘邦,都是不世之枭雄,团结灭秦但又各怀异心,直至历史的拐点那一刻—“鸿门宴”的到来。鸿门宴过后,双方的命运即…

战国末期,秦王嬴政率虎狼之师,一扫六合,成就统一天下之霸业。倏几,秦王朝横征暴敛,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发出亘古未有之断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大乱,群雄逐鹿。项羽、刘邦,都是不世之枭雄,团结灭秦但又各怀异心,直至历史的拐点那一刻—“鸿门宴”的到来。鸿门宴过后,双方的命运即已注定,项羽垓下被围,兵败而死,而刘邦则坐稳龙座,奠定了汉朝长达四百年的江山之享。

千百载过去,这段扣人心弦的历史,经过后人不断的阐释、探幽、吟唱等历史考究和艺术想象之下,演绎成了一幕传奇,在庙堂上和江湖间流传不止,让人扼腕、感动、叹息。既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同情之声,也有“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讥讽之意。不仅在诗词和民间传说里,“鸿门宴”牵扯的这段历史成了经典段落,在新兴的艺术门类里,这也是个热点:京剧有《霸王别姬》、琵琶曲有《十面埋伏》。影视文化兴起后,这个题材更是隔个十来年都要被翻出重拍一次,80年代有TVB著名的电视剧集《楚河汉界》、90年代有电影《西楚霸王》,新世纪后,又有众明星加盟的电视剧《楚汉风云》,如今又有两部电影《王的盛宴》、《鸿门宴传奇》和一部电视剧集《楚汉传奇》聚焦于此。

鸿门宴前后牵涉的历史为什么这么重要,以致于被后人津津乐道,屡屡提起?是否源于项羽和刘邦间力量强弱的互易?或者来自于刘邦、项羽、韩信不可回避的命运?又或者历史深处,更有提醒我们的重要课题?

权力游戏的反光镜

“权力的游戏”,对中国人来说,无疑是几千年玩得最娴熟的一个游戏,或者说权力游戏是中国历代政治的最高奥义。帝王将相比拼的是帝王驾驭之道和厚黑无耻之术。而“鸿门宴”,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其中最佳的案例或说反例之一。对于强者来说,楚霸王的结局和范增那句:“你们以后都是他的阶下之囚。”就足以让他们心生警惕,埋掉怜悯;而对弱者来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更是让他们擦亮眼睛,避免被吞噬被杀戮的结局。秩序和道德在这里没有生长的空间,自古唯心狠者方得天下成了经验和教训,鸿门宴成为历史的渊薮,人性的黑洞。

鸿门宴中的局更让中国人参详不止,“鸿门宴”不止是史上最惊险的饭局,更是惊心动魄图谋天下的棋局,局中局。张良和项伯的谋划和煞费苦心,范增和项庄斩草除根的狠心,项羽的不怒自威,刘邦的胆战心惊,都能和每一个后来者所处情势一一对应,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地角力,欢声笑语背后暗藏杀机与险恶,以致于后人把不怀好意的宴请统统被归纳为“鸿门宴”,而能够有胆量深入虎穴的人则被尊为:“单刀赴宴”。设局和破局,智慧与胆量的较量则是国人铭记“鸿门宴”的主因。

太史公在《史记》中用春秋笔法揭示了对抗中敌、我、友三方虚实、攻防、胜负等互依互存及生克转化的规律,但同时,他无疑也给后世带来了过多的负面启示:只要有江山鼎革,尔虞我诈,“鸿门宴”就永不过时,信、义、仁、忠的背离都会不断进行,英雄更替,朝朝代代,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都是“鸿门宴”上的流水席。

个人情感的寄托

权柄在握的人以鸿门宴为鉴寻求谋略和策对,而平民百姓却从中寻找传奇,寻找理想和情感的寄托。历史虽是部分人的主观记录,甚至不惜篡改历史,但善良的人们永远还是同情落败的一方。能被人们永远传诵的不是天下板荡的酷烈和诡谲动荡的风云,而是一个人的人性和烙印在历史上的背影。无疑,勇武无敌的项羽在“鸿门宴”上输掉了王座,但却因大气不羁的英雄性格,和虞姬生死不渝的爱情赢得了后人无数的同情,这段历史也成了艺术家们反复琢磨的悲剧情节,堪比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和《麦考白》。

在中国传统的历史故事艺术演绎化中,角色几乎都被定型和脸谱化,大多是成功者登极或登科,勾栏瓦舍里,大家爱看的是时势造英雄或书生勾搭闺秀的故事,模式千篇一律,但这样的故事往往在落幕之际,大多也失掉本来有趣面目而呆板粗滞。反而流传千古的是枭雄末路悲歌,楚霸王从粉墨登场到黯然自刎,都荡气回肠。历来重白描轻情感铺垫的中国古典文化对鸿门宴到垓下之围这一历史转折时却从来不惜笔墨,霸王卸甲、四面楚声、辞别虞姬更显悲凉。

另外一个被寄予同情的是韩信,他几乎是中国人励志的第一楷模,从“胯下之辱”到“一饭千金”是每一个胸有大志之士的榜样,最后却被刘邦和吕雉无情地用计谋杀掉。“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鸿门宴带来的另一无情结局是守信守义、感念知遇之恩的开国功臣、英雄义士被屠戮而尽,这也让后人诟病刘邦不已。但历史的天平会另外倾斜吗?

中国历史的十字路口

后世的文人骚客们常常认为,汉民族性格里阴暗部分受楚汉争霸和汉朝开国的政治事件影响至深,这话也许没错,但这个观点是从历史与个人关系的角度来说的,他们不可能从现代历史学角度来看待这个事件。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曾评论说: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这话有夸张的成份,但八分属实,刘邦不过继承了秦始皇的功业,将统一文字、统一制量衡、实施郡县制等政治决策继续发扬光大,后继者逐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果奠定了中国今天大致的疆域和内在凝聚力。

按照项羽当时灭秦后分赏各家诸侯的做法,有人说那是类似今天的联邦制,大缪特缪矣。且不说传统史论说井田制和分崩离析的诸侯国不利于生产力的再发展,仅从黄仁宇先生所说的大历史角度来看: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是有更深的历史原因的,一是地缘政治的结果,要最大化水资源的利用—春秋战国大部分战争都是源自于此(请看《中国大历史》),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应付益加严重的游牧民族威胁。这就是说,历史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所以项羽获胜,若要继续搞诸侯那一套,对中国历史来说,无疑是另外一个局面,而这个局面有可能带来更坏的后果:或诸国为水土资源连年征战,人民死伤无数;或被外族彻底入侵,熄灭文明之火,类似罗马帝国的遭遇。韩信等开国功臣的下场也是刘邦深谋远虑实行中央集权制,决定削藩的后果之一,不能全以歹毒来看待。

鸿门宴最后带来的直接历史影响还有: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开创了历史上“布衣成为天子”的新局面,结束了“血统贵贱论”。从此大家都能以顺应天意和民意为幌子,只要有足够实力和机遇就能当上皇帝,中国开始在统一、分裂、再统一,约2000年的帝皇历史里不断循环,直至辛亥革命的第一声枪声传来。真是世事若棋,历史如戏。

2012年12月03日 09:19    [查看原文]   
最新评论 我要评论(0)
本周排行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足球 篮球 娱乐 电影 音乐 财经 金融 能源 科技 数码 IT 女人 情感 职场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装修 二手 汽车 购车 养车 动漫 动画 漫画 文化 教育 图片
关于优府网 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 2008-2012 优府网 Copyright 2007-2012 uni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固定刊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