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展览馆简介:
展览馆始建于1969年,位于红旗广场北侧,坐北朝南。建筑平面呈H形分布,东西向总长约171.16米、南北向宽处约72米,室外20级踏步台阶,总建筑面积约18200平方米。
背景:
大同市展览馆是20世纪70年代文革时期修建的毛主席思想万岁纪念馆,由于某些原因该馆经营不景气,且部分被用于商业经营,对原建筑破坏较为严重。随着大同市文化层次的提升,现有的文化设施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这与大同市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不相符,也不利于市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把展览馆改造成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这样一个集中的文化活动空间,对提高市民文化修养水平、增加大同市文化含量都是有益的。正面成为大同规划展览馆,西面成为大同市博物馆,东面成为大同市图书馆。
按照大同古城保护修复计划,今年展开了西城墙修复工程,由于展览馆正处于古城西城墙轴线及瓮城的修复范围内,为了同时兼顾名城保护与历史建筑保护,大同市政府广泛征集意见,多方考察、咨询专家,并进行了科学论证,最终确定对大同市展览馆进行保护性整体平移。
大同展览馆平移工程分体平移第一步顺利完成
11月21日15时16分,大同展览馆平移工程正式分体平移的第一步——原图书馆向东平移1.09米顺利完成。现场监控数据显示,平移后的原图书馆整体结构完好,稳定性、姿态、沉降均正常。
施工方于11月17日对原图书馆整体进行了称重和试平移,测得原图书馆实际总重量为13883吨。在试平移20毫米的位移中,观测到的各项数据均符合规范要求;同时,液压设备、通讯联系、光纤连接、传感器精度均正常,具备正式平移条件。
原图书馆二楼会议室被布置成平移总控制室,总控制室中的平移控制台上的显示器、操作键盘、各种按钮密布,操作人员通过计算机显示屏和早已设置好的为展览馆量身开发编写的展览馆平移软件程序,通过多条通讯线和光纤的连接将室外现场一字排开放置的7台PLC液压控制泵站、9台光纤传感器以及30台200吨的千斤顶连接起来。平移中,由总控制室技术人员操作,30台千斤顶同步缓缓动起来,随着压力、推力、位移等数值的不断变化,直至完成这次平移。
注:大同展览馆平移旋转工程于6月16日正式开工,这次历史性的“乾坤大挪移”,是国内外建筑物平移领域体量最大、平移量最大的一次整体平移工程,也是大同历史性的一大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