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几张金华西部一古墓前石像的照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和那些精美的木质牛角、玲珑的陶瓷制品比起来,这些敦厚的石像显得很是古朴。
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古墓位于婺城区长山乡卢家村的后山山腰上,离市区不远,开车只要20分钟。如今,散落在山间小路边的,是一对石马、一尊石虎、一尊石羊。每尊石像有一米多长,半米多高,但是它们的头部都遭到了破坏,不知所踪。
“以前这里的石像更多,有石人、石马、石狮、石虎、石牛、石猪、石羊等,一共9对18尊。”76岁的村民陈根荣说,在他的年轻时候,墓前还有一张比双人床更大的石桌,很是气派。遗憾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这张石桌被当时的生产队凿开改成了猪槽。
在考古学上,这些墓前的石像学名叫做“石像生”,它们是墓主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有驱邪、镇墓的作用。按照礼制,从宋朝到清朝,墓前摆放“石像生”的风俗一直都有,“石像生”越多,表明墓主人生前地位越显赫。
出土于兰溪的章侨墓,也只有4对8尊守墓石像。章侨是明朝人,他的官职是福建左布政使,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也就是说,卢家村的这座古墓,主人在世时的官职,至少也是一位封疆大吏。当初的荣光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墓穴也是依稀难辨,若没有当地人指点,根本看不出这里曾是个墓葬。
[来拓荒族发布属于您的资讯,五分钟上头版,元芳,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