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贵州影视作品《雄关漫道》、《杀出绝地》、《绝地逢生》、《奢香夫人》相继在央视一套、八套热播,《铁血使命》、《少年邓恩铭》、《水凤凰》、《云下的日子》、《幸存日》等涉足全国影视市场,甚至依托影视进行旅游项目开发,步入了影视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初期。
贵州影视频频出现喜人局面。 贵州是最早开辟电视连续剧形式之地,贵州电视剧制作中心编剧唐佩琳的作品《敌营十八年》已经一拍、再拍,从9集扩充到120集,并且反复在各大电视台热播。
贵州又是将传统“长征剧”改观换面之地,《雄关漫道》改写了“红色”题材影视剧传统的叙事方法,增强了故事性和情节性,让故事代替了说理。
这一重要变化的发端,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的表达。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意社会,影视文化一旦和创意相结合,加以充足的资金支持,必将发出巨大能量。
不论是贵州日报报业集团以影视为切入点,走出了一条影视作品拍摄“借船出海”之路,还是贵州广播电视台自制剧抢滩17个省市20个地面频道,都说明影视文化的繁荣就是实现文化的市场化、产品化发展。只有产业化了、链条化了,工业化了,才能做出效益、出精品、扩大影响。
业界认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尽快形成以影视制片厂、影视拍摄基地为主体,吸引大量民营企业、文化企业共同撑起贵州的文化产业大旗,形成产业链完备、产品丰富的影视产业集聚态势,同时充分激活文联、文史馆、社会科研等单位在文化作品的创作上与影视企业密切衔接。同时,政府要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助推影视业发展,以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