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北莫干路与萍水路交叉口附近一建筑工地,挖土机挖至地下近20米时突然发现了一大片看起来像牡蛎的贝类外壳。这些贝壳最大的超过40厘米长,最小的也有15厘米。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占地约150平方米、厚度约45厘米的地层中密密麻麻布满了这些“贝壳”,一个挨一个,一个叠一个,从外形看,这些贝类外壳同属一个品种,数量可能达到上万个! 专家推测“这应当是古生‘长牡蛎’,而且生物资源相当丰富,距今约1~3万年。”
横截面看,从上往下土层的颜色和构成各有不同:最上面三四米是乱石/黄土带,再下来就是黄土带,继续往下至12米左右时可见比较明显的砂石结合带,最下面三四米不是岩石就是褐色土。就在这层褐色土的下方出现了一层约1米左右的黑色土壤层,土层下就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化石”。
“化石”上层的黑色泥土并不坚硬,但粘性很强,用锄头能拨开。大约前后15分钟,记者在施工人员的帮助下挖出比较完整的“化石”7块,总重约15公斤。最大的一块长约35厘米,宽约10厘米,整体呈扇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