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读北京伊顿国际幼儿园丽都校园双语班,一年学费要10万元,国际班则需要12.2万元。这样的学费,几乎是同期北京很多大学学费的20倍。而在天津、武汉、长沙、南京等城市,也都出现了年学费在10万元上下的民办幼儿园。家长们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又有多少人可以承担起这样高昂的费用呢?
天价幼儿园作为教育个例存在,本无可厚非。但各地频现,渐成风潮,就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幼教领域的不健康现状。私立幼儿园在教育理念上,几乎都宣称以国外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孩子快乐成长。在语言环境上,绝大多数幼儿园都强调自己有专职外教,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交流环境,平时也几乎是全英文授课。即使是中文老师,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所以理所当然的收费昂贵,与此同时带动了整个民办幼儿教育体系收费价格的水涨船高。在公办幼儿园较少和相关教育投入低迷的大背景下,这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不可承受之重。
资料显示,1992年我国有幼儿园17.25万所,截至2007年底,全国只有注册幼儿园12.9万所,其他绝大多数都是民办幼儿园。毫无疑问,幼儿教育“天价化”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消费压力,还因为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的一味“贪大求洋”,日益导致学前教育过度市场化,变成了一种彻头彻尾的“消费商品”和“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并与传统义务教育脱节断档。从长远来看,对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戕害性会越来越突出。幼儿教育不能也不该异化成商品教育和财富游戏。但愿对于天价幼儿园问题的社会反思,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