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站点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图书 > 正文

国学大师南怀瑾 面对褒贬很淡然

发布者:拓荒族网友                   我要评论(0)
    9月29日,国学大师南怀瑾仙逝。南怀瑾是近年来备受景仰与追捧的文化人,拥有大批追随者及一系列饱含敬意的称谓,比如国学大师、佛学大师等。但其生平事迹,则鲜有人能识其详。  

    9月29日,国学大师南怀瑾仙逝。南怀瑾是近年来备受景仰与追捧的文化人,拥有大批追随者及一系列饱含敬意的称谓,比如国学大师、佛学大师等。但其生平事迹,则鲜有人能识其详。

 

 

  据2003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怀瑾全集》前言称,南怀瑾生于1918年,幼承庭训,少即广泛涉猎经史子集,礼义具备,诗文皆精,以神童名闻乡里,并习各派武术,稍长离家,求学于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后转赴成都中央军校。

 

  抗战军兴,南怀瑾投笔从戎,后发心学佛,遍阅佛学经典,且云游四方,遍访高人。1949年,南怀瑾到台湾后,设帐授徒,讲授中国传统经典。据称,南怀瑾的课极受学生欢迎,课堂常常爆满,为维持教学秩序,他不得不主动离校自设教席。他的第一本著作《禅海蠡测》于1955年出版,但未受热捧。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台湾官方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举在民间激起强烈的文化乡愁。南怀瑾名气大增,弟子渐多,甚至被蒋氏父子邀请在台湾三军驻地巡回演讲。据说蒋介石聆听后,十分赞许。南怀瑾于1976年出版的演讲辑录《论语别裁》,趁势而热,多次重版,流行于华人文化圈。彼时台湾政界高官不乏自称为“南门弟子”者,使南怀瑾有“冠盖辐辏,将星闪耀”之势。

 

 

  李登辉登至台湾政治高位后,南怀瑾避居美国三年,并于期间创办多个教育文化机构。1988年,南怀瑾返抵香港定居。期间,时任中共温州市委书记的董朝才前去造访,希望南怀瑾倡导、推动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中提及的金温铁路,以利浙西一千四百万苍生黎民,南怀瑾慨然应允,成为金温铁路的催生者。

 

   另据彼时《人民日报》副总编周瑞金介绍,南怀瑾定居香港不久,当年在成都军校的老同事、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副主席贾亦斌突然找上门来,几个月后又介绍中央对台工作负责人杨斯德与他接上关系。南怀瑾在两岸政治圈中人脉广泛,了解两岸的政治和历史,且能与台湾最高领导人对话,被选为两岸关系的传话人。1992年6月,南怀瑾披挂上阵,为两岸密使亲笔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为两岸和谈奠定了基础。两岸开始文化交流后,南怀瑾广受追捧。2000年,南怀瑾在江苏吴江开设太湖大学堂,以践重续中华文化断层的心愿,直至去世。

 

  南怀瑾著作颇丰,大致分为儒、佛、道和文史诗词,其诸多追随者认为南怀瑾通义理,有修持,善于把深奥道理说得明白,妙语自成一家。

 

  人们对其生平论著莫衷一是,褒之者,认为他是旷世难见的大师,抛砖引玉,点石成金;而贬之者,毫不留情称其为不学无术,颇多疏漏;折中者则肯定其传统文化传播之功。历史学家许倬云称南怀瑾为奇人,虽与严谨学者异其道,但其修养确有高人之境。复旦大学历史教师姜义华认为,南怀瑾的写作,是学术通俗化的一种成功尝试。而学者张中行,对于《论语别裁》一书,曾专门撰文对其颇多批责。

 

  南怀瑾本人对各种评价,均持散淡态度。他曾嘱其秘书室代笔表明自己并没有开悟得道,不意成为众人崇拜依赖的对象,从来不想做大师收徒弟,并强调,路要自己走,求人不如求己,人贵自立,首在转变心理习气,功德够了,自己会开发智慧。

 

2012年10月08日 14:01    [查看原文]   
最新评论
本周排行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足球 篮球 娱乐 电影 音乐 财经 金融 能源 科技 数码 IT 文化 收藏 图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装修 二手 汽车 购车 养车 动漫 动画 漫画 情感 教育 图片
关于优府网 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 2008-2012 优府网 Copyright 2007-2012 uni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固定刊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