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70岁的成都老人胡庆(化名),20年前花3万元买了一块“乾隆玉”,这些钱在当时足够买一套房子。2007年,他曾去河南参加过鉴宝活动。经过鉴定,这块“乾隆玉”实际上是一块被注胶染色的假玉,可能仅值几十元钱。
1990年,50岁的胡庆喜欢上了收集玉石,这一天,他在送仙桥附近一家古玩店看上一个“福禄寿”玉坠。玉坠长约5厘米,边缘打磨和制作工艺较为粗犷,很像是乾隆年间的玉器。在老板的推荐下,胡庆将妻子和自己的存款凑在一起,花3万元买下这块玉。在把玩过程中,胡庆买了不少关于玉石鉴定的书籍看,并咨询了不少行家,有人说这块玉只是一块玻璃,也有人说这块玉价值连城。此后,玉的真假便成了胡庆的心结。
2007年,胡庆乘车来到郑州,带着自己的玉坠参加了一个鉴宝节目。专家拿起这块“乾隆玉”看了一下,花了不到1分钟就得出结论。“这不是什么宝玉,只不过是一块玻璃而已。”专家的这句话让胡庆的心都凉了。昨日下午,胡庆小心地包好“乾隆玉”,又拿上一条15年前花6000多元买的玉质佛珠,来到草堂北路一家珠宝店鉴定。检验师拿起“乾隆玉”在阳光下看了一下,脱口而出,“太明显了,是注胶染色的翡翠,可能只值几十元钱。”看到胡庆有些不太相信,检验师又在灯光和显微镜下再次对玉进行了观察,同样得出了假玉的结论。
不过,他怔了两秒后,还是将两块玉小心地包好,笑着说:“心结总算是了啦,玉这个东西,自己喜欢就好。”这次检验后,胡庆没有像在郑州时那样郁闷,在和检验师道别后,他默默地离开现场。
珠宝鉴定师说,消费者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鉴定假玉。将染色翡翠置于电筒下,会发现翡翠被染色后,玉的裂纹处颜色最深,绿色沿着裂纹充填在裂纹附近的晶粒间隙中,呈丝网状分布。而天然翡翠的裂纹和孔隙都是没有颜色的,这种方法可以对大部分“地摊货”和普通染色玉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