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杂志历史悠久,发行量最多时曾达到20多万册,而近几年其发行量已经下降到了八九万册的水平。主编程永新将这一情况归咎于文学选刊的泛滥:“这几年中国的文学刊物市场萎缩严重,很多办不下去的文学原创杂志都加入到选刊的行列中。这些选刊数量众多,品位趋同,对于原创刊物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程永新说,一本原创文学杂志刊登一篇稿子要付出大量劳动,从约稿,到讨论、校对、修改等,很多时候需要编辑亲自动手,改删稿件,编辑部十几个人忙上几个月才能编辑好一期文章,而选刊只要两三个人就可以完成“摘桃子”的工作。此外,原创刊物给予作者的稿酬也较丰厚,《收获》刊登作家格非的一个7万字中篇,稿酬达3万多元,有两个选刊随后就对该文进行了转载,只给了编者和作者各250元。
实际上,原创与选刊的矛盾由来已久,在30年前就曾经有过一次大的冲突。“那时候选刊还比较规矩,转稿子都打招呼,还常组织原创刊物编辑出去开笔会,变相地为转载付了代价”,程永新说,“近十几年间随意转载较之过去极为泛滥。他们不打招呼,连发刊日期也和我们没有时间差。我们是双月刊,他们是月刊,几乎是我们一发表他们就转载了。这些选刊很多也编得内容雷同,使得读者趣味日益单调,背离了当初推广优秀作品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