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站点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图书 > 正文

余秋雨新作谈文化 披露文革往事回应媒体诸多质疑

作者:高晓斌     组织: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我要评论(0)
   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   文化是一种手手相递的炬火,未必耀眼,却温暖人心。   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摆脱实用,摆脱功利,走向仪式。   --余秋雨   余秋雨日前推出新著《何谓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这也是继《文化苦旅》面世20年之后,余秋雨又一部谈文化的重磅之作。在书中,余秋雨从学理、生命、大地、古典四个方面阐释了“何谓文化”这一根本性问题。作为著名的文化学者、“文化大散文”风格的开创者,这一本《何谓文化》的面世,对于余秋雨这二十年来的文化思索和行走而言,无疑是份




   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

   文化是一种手手相递的炬火,未必耀眼,却温暖人心。

   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摆脱实用,摆脱功利,走向仪式。

   --余秋雨

   余秋雨日前推出新著《何谓文化》(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这也是继《文化苦旅》面世20年之后,余秋雨又一部谈文化的重磅之作。在书中,余秋雨从学理、生命、大地、古典四个方面阐释了“何谓文化”这一根本性问题。作为著名的文化学者、“文化大散文”风格的开创者,这一本《何谓文化》的面世,对于余秋雨这二十年来的文化思索和行走而言,无疑是份重要收获。

   在《何谓文化》一书中,余秋雨首先从学理上回答文化是什么、文化的根本目标以及中国文化的特点等重要问题,并就文化在当时当下的形成的偏差和误读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以中华文化的搜寻者和捍卫者自居,分析了中华文明作为一种“非侵略性的内耗性文明”的本性,结合自己多年在世界各地的文化行走考察,驳斥了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错误,指出其不良后果。同时,又对中国文化疏于公共空间、实证意识,弱于法制观念等弊病,以及当前文化遇到的复古文化、民粹文化以及耗损机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显示出相当的现实性和问题意识。

   余秋雨称:这本书最让他动情的部分,是回忆一些已经离世的文化巨匠,他认为这些大师亲身用生命揭示了文化的深层奥秘,对“何谓文化”做出了生命的回答。在这一部分,他回忆了声称自己“六十岁才成熟”的大导演谢晋,和他在晚年背负着家庭的巨大压力,仍不懈于艺术创造的精神力量。他写到谢晋弱智的儿子,在谢晋去世后仍天天在门孔上张望等待着爸爸的回来,这一投出期盼寻找亮光的门孔,就是文化的象征;而在他笔下,萧伯纳的中国学生,于抗战爆发后第三天就告别老师,远赴国难的戏剧大师黄佐临,以自己几十年的艰苦岁月创造出高不可攀的艺术奇迹,展现出中华民族不屈的文化尊严;谈及与百岁文化老人巴金的交往时,余秋雨又以自己多年来的亲身经历见证,对巴金老人晚年坚持“斥棍子”“说真话”致以深刻的理解和敬意。这种敬意,还延伸到为四十年前文化重建做出卓越贡献的周恩来总理,在受到诬陷时站出来维护余秋雨,却无缘感谢便溘然离世的大学者章培恒先生身上。同样,在仍然在世的台湾文化大家林怀民、白先勇和余光中身上,余秋雨不吝惜自己的赞美,认为这些大师践行了他所欣赏和仰望的文化风范。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余秋雨在书中第一次全面澄清和驳斥了历年来媒体和个人针对他的各种质疑和诽谤。在《寻石之路》中,他以寻找“石一歌”这个带给他许多困扰的名字为主题,来详细道出自己如何被误解为“石一歌”的成员,从而一步步蒙受不白之冤的经过。

   除此之外,余秋雨还试图以书法和翻译两种方式,向古典致敬。除了文化行走期间为各地文化遗址书写的部分碑文,还选取《心经》、《离骚》、《逍遥游》、《赤壁赋》等精神文化的经典,摒神静气,沟通古今,既是对古典作一次“双手合拢”式的朝拜,又借此对自己心目中的文化作出一种完整的回答。

   在多次被传封笔之后,这本《何谓文化》作为一本完全的新著,可以说意义重大。不仅接续了余秋雨一贯的文化思考之路,而且重现了余秋雨散文的经典风格。余秋雨在书中思往怀人之际,其多年来蒙受的媒体与个人的指责,被误解的种种心曲,也终于在多年后一吐为快,直面广大读者的检验与回应。这一本余秋雨的“文化读本”,也可说是一份迟来的文化心路自白书。

【书籍信息】

书名:《何谓文化》

定价:38元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6116-2

出版时间:2012年10月出版

【内容介绍】

   文化究竟是什么?在《何谓文化》一书中,著名散文作家、世界级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用最诚恳、最隆重的方式来解读这一最根本的问题。他分别从学理、生命、大地和古典四个层面来回答文化究竟是什么。所有篇章均为第一次公开出版。本书可谓是一本深入灵魂的最有价值的中国文化读本。

   第一部分《学理的回答》,系统化地论述了何谓文化,何谓中国文化的本性等等问题,严紧、干净和周致,虽然学理,但并不艰深。

   第二部分《生命的回答》,用最动情的散文化语言回忆了那些已经离世的多位文化巨匠,如谢晋、黄佐临、巴金和周恩来,因为他们几乎用自己全部的生命揭示了文化的深层奥秘。此外,最后一篇《仰望云门》,则写了三位依然健在的台湾文化耆宿林怀民、白先勇和余光中,写他们是如何对待文化的。这些文章,是余秋雨一生散文写作中的自珍箧藏,此次为第一次公开出版。

   第三部分《大地的回答》中,则是收录了余秋雨生命中撰写过的一些碑文。其中,还包括他为他的好友、大导演谢晋先生撰写的墓碑。

最后,在《古典的回答》中,则是精选了四个最权威的经典文本(分别是《心经》《离骚》《赤壁赋》和《逍遥游》),将它们翻译成尽可能优美的白话散文。之后还附印了一些余先生的书法真迹,弥足珍贵,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余秋雨

   1946年生,浙江余姚(现为慈溪)人。在家乡度过童年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曾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上海写作学会会长。撰写过大量艺术史论和文化史论著作,在学术界影响巨大。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十大艺术精英”、“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

   20年前辞职后开始全面考察中华文明,然后又亲身考察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希伯来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恒河文明遗址,以及欧洲96座城市。由于考察过程中要贴地穿越当今世界最恐怖的地区,又被电视追踪直播,引起全球各地的极大关注。在考察过程中写出一系列书籍,开创“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风,获得两岸三地诸多文学大奖,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籍畅销排行榜最前列。

   在大陆公布的近十年来全国最畅销书籍前十名中,余秋雨一人独占了四本,即《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余秋雨已被公认为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为中国当代最畅销最长销的经典作家。台湾评论家把“余秋雨现象”定位为“把深入研究、亲临考察、有效传播三方面合于一体的罕见范例”。香港评论家认为他是“文采、学问、哲思、演讲皆臻高位的当代巨匠”。

   曾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以及亚洲各国演讲“中华宏观文化史”和“中外文化对比史”。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授成立“余秋雨大师工作室”。

   余秋雨先生最近三年新任: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奠基教授,香港凤凰卫视首席文化顾问,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台湾元智大学桂冠文学家。

2012年09月10日 14:45    [查看原文]   
最新评论
本周排行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足球 篮球 娱乐 电影 音乐 财经 金融 能源 科技 数码 IT 文化 收藏 图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装修 二手 汽车 购车 养车 动漫 动画 漫画 情感 教育 图片
关于优府网 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 2008-2012 优府网 Copyright 2007-2012 uni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固定刊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