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站点地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 > 正文

民国时期的“中国好声音”

作者:吕倩曦     组织: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我要评论(0)
    1931年的一天,一个瘦小的姑娘走进上海明月社的考场,唱了一支民间小调:“我有一段情呀,唱拔拉给诸公听呀……”一曲唱完,女孩紧张地看着考官黎锦晖。黎锦晖和蔼地说:“你有不错的唱歌天赋,只是现在的嗓音太过纤细,只要你刻苦练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这个当年只有12岁的女孩就是日后享誉歌坛的周璇。      也许你会惊叹,这场景跟当下火爆荧屏的“中国好声音”简直如出一辙。没错,民国时期,学员若想因“好声音”扬名,也需经“导师”考核。那么,当时的“好声音”是怎样选的?除了选秀,“学员”们还有哪些出道

    1931年的一天,一个瘦小的姑娘走进上海明月社的考场,唱了一支民间小调:“我有一段情呀,唱拔拉给诸公听呀……”一曲唱完,女孩紧张地看着考官黎锦晖。黎锦晖和蔼地说:“你有不错的唱歌天赋,只是现在的嗓音太过纤细,只要你刻苦练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这个当年只有12岁的女孩就是日后享誉歌坛的周璇。 

 

    也许你会惊叹,这场景跟当下火爆荧屏的“中国好声音”简直如出一辙。没错,民国时期,学员若想因“好声音”扬名,也需经“导师”考核。那么,当时的“好声音”是怎样选的?除了选秀,“学员”们还有哪些出道方式?

 

    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广播电台是非常多的,光上海就有几十家,不仅没名气的人要通过它累积人气,有名气的人也要通过它增加自己的曝光率。比如,我们都知道的“金嗓子”周璇。

1932年,周璇进入了明月歌舞团,并以一首《民族之光》初露头角。1934年,她参加了《大晚报》举办的“广播歌星竞选”。

 

    “竞选过程有点类似现在的大众评委投票。”赵士荟说:“先在报纸上和电台节目里发布消息,竞选过程从5月份开始,大概一个多月后截止。其间,歌手们在电台直播间里一字排开,听众通过电话现场点歌,然后把投票寄给报馆,报馆会每天刊登当天的投票数。竞选结束后,累积票数,得票最多的就是擂主。”

 

     当年,那场比赛前三名的最终得票数分别是:第一名,白虹(明月社)9103票;第二名,周璇(新华社)8876票;第三名,汪曼杰(音团)8854票。周璇虽然只是第二名,但歌声却被媒体喻为“如金笛鸣”,也因此获得了“金嗓子”的称号。而获得第一名的白虹,也因此奠定了歌坛擂主的地位,获得了“播音歌后”的头衔。

 

    1940年,“影坛巨子”周剑云组建影片公司,将白虹引入麾下,由她接连主演了四部影片,而且“每片必歌”,先后演唱了《无花果》的插曲《埋玉》、《孤岛春秋》插曲《春之舞曲》、《地老天荒》插曲《镜花水月》等,充分发挥了她的歌唱优势,她的歌声伴随着她出演的电影放映,到处流传。她一生之中,共灌制了一百多张唱片,歌声传遍了海内外。

 

2012年09月21日 15:58    [查看原文]   
最新评论
本周排行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足球 篮球 娱乐 电影 音乐 财经 金融 能源 科技 数码 IT 文化 收藏 图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装修 二手 汽车 购车 养车 动漫 动画 漫画 情感 教育 图片
关于优府网 联系方式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 2008-2012 优府网 Copyright 2007-2012 uninf.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固定刊物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