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6岁的马伟徒步4100公里,途经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历经193天终于回到家乡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回到家的那一刻,他激动得哭了两次。
徒步前,他经历三次创业失败,欠下万元债款,“说实话已经是走投无路的处境,兜里只剩400元就走了。”马伟坦诚,最初徒步回家是抱着直播赚钱的目的,但见识了沿路的美好风光,他变得更想去看看这个世界。
遭遇过暴雨、冻雨、沙尘,马伟的皮肤从白净变得黝黑,脸上也多了几块晒斑,甚至在跟母亲合照时,有网友调侃他显得年龄大。可当他回忆这段艰难的旅程,留给他的更多是一种感动。“一路上我基本是靠着他人的帮助走过,有人会专程给我送水果、水,还邀请我去他们家小住。我感觉这个社会还是很温暖的。”
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马伟,也有网友质疑其是“年纪轻轻,不务正业”。他告诉九派新闻,直播对于没有文化的他而言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我12岁就辍学了,很多服务业都尝试了一遍,工资两三千左右,没有上升空间。”
他认为流量并非一件坏事,只要宣传正能量就能发挥好的一面。“我也不学那些低俗的,未来想推广各个城市的文旅美食。”
马伟其人。图/@徒步小伟
【1】徒步前创业失败三次,陷入走投无路的处境
九派新闻:为什么会有徒步回家的想法?
马伟: 关注到几个自媒体博主,每次面对镜头都是脏脏的,徒步走遍西藏。我觉得有些老套,想着能不能从海南三亚走回甘肃老家,顺便涨点粉丝,做做直播。但走着走着,发现自己的想法渐渐变了,由最初的赚点小钱,变成想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徒步非常锻炼人的毅力,骑行的话一天就能走得很快,而徒步走得很慢,花费的时间更长,很多人就没有耐性坚持下去。我之前就是一个做事情三分钟热度的人,徒步回家也是希望能把这个毛病给改掉。
九派新闻:徒步前从事什么工作?
马伟: 之前在广州摆地摊,卖鲜榨橙汁,但就是卖得不好,不赚钱。等到了10月份,很多老乡在海南过冬,那边也正好是旅游旺季,我就想着去那边摆摊。结果到了海南后,摆摊政策变严了,不让随意摆。如果要去摆摊的话,要收很高的摊位费,差不多要两三千,我的小生意经不起那样的风浪。
我一直都在做自媒体,摆摊时会拍点日常视频,但流量不好,收益也不太行,直播间的人数也就个位数。准备徒步前,我已经创业失败三次了,赔了两三万,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很多了,负债也有两万多,有个网友建议我可以尝试边徒步边直播,我脑子一热,第二天就踏上了徒步回家的旅程。
九派新闻:启程前做了哪些准备?
马伟: 我的设备很简陋,一个工地里拉沙子的斗车,帐篷充气床垫,晚上走到哪就支个帐篷在里面睡觉,还有做饭的卡式炉和柴米油盐等等。总共的装备加起来花了一千多块钱,出发时兜里就400块钱。
有一次烧饭时不小心将帐篷烧坏了,当时天气也冷了起来,如果再睡着帐篷里面就很潮湿不好住。我就拿出存的一点钱,再跟家里人要了一些,网购了一台徒步车,拿来改装了一下,加了一个电驱动,遇到上坡可以拧着油门推着走,除了装东西之外还能在车里睡觉。
九派新闻:注意到你徒步车上还贴了打拐的公益广告。
马伟: 对,打拐信息是我从网上搜索下载的,有四个孩子走失,关注度也很高。因为我走的路多,有一点曝光力度。贴了一段时间后,其中有两个家长注意了,也专门对我进行了感谢。车上除了贴有全民打拐的公益广告,还有我们甘肃临夏的风景、美食特产图片,也是想着帮家乡宣传一下文旅。
【2】遇到冻雨天气,只能靠着被子和电热毯硬抗
九派新闻:最初规划的路线?
马伟: 刚开始规划的路线是走海南、广东、广西、贵州、重庆,这是直线距离2800公里。但我到达广西时,有人提醒我说贵州的山很高,不太好走,就建议我走湖南、湖北。抵达湖南后,有个一直支持我的老乡在长沙,我就去绕道看了一趟,原本2800公里的计划变成3300公里。
走到河南南阳时,本来再走个200公里就到陕西了,但当时开封王婆很火,我就去那边凑凑热闹,也是奔着流量去的。经过郑州、许昌和洛阳等城市时,想到这些城市具有很浓的文化底蕴,有很多名胜古迹,我也很喜欢历史,就想去瞧一瞧。起码那些电视里、课本上的风景,我亲眼看见过了。之后就是专门去这个城市,明天又去那个城市旅游,绕来绕去的,最后才变成走了4100公里。
九派新闻:一路上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马伟: 遇到过冻雨、暴雨、沙尘暴等极端天气。当时抵达湖南时,正在下着冻雨,白天走路也冷,晚上缩在车里睡觉也冷。其实天气热的时候下雨还好,我的鞋子会湿,手上脸上也是。但要是天气冷又下雨,睡觉都难受,只能靠着厚被子和电热毯硬抗。
有一次下坡,可能是我那个刹车有点老化了,刹车线突然断了,差一点跟一辆车相撞。还有一次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一整天一个人都碰不到,那天也没买水。后来是直播间里的网友专门开车七八公里,给我送水。
九派新闻:粉丝给了你很多帮助吗?
马伟: 有很多粉丝邀请我去他们家小住,我没去。还说请我去酒店住,请吃饭,这种特别多,还有要给我现金的,我都没收过。但也有人送我水果、水等东西,我还是会收。
除了粉丝外,我一路上也接受了很多陌生人的帮助,比如说我需要充电,就会去找个店老板,跟对方说我是徒步旅行的,给电费帮我拉个电,他们基本都会同意,有的老板甚至不会收费。我记得收钱的不超过20个。偶尔会要洗个澡、洗个衣服,去住个旅馆,有的老板还会免费让我住,免费的大概有七八次。
【3】直播最高一天赚了2000元
九派新闻:如何维持路上开销?
马伟: 2016年,短视频直播行业刚兴起,我在网络平台上喊麦。我自己也喜欢唱歌,再加上我比较自信、开朗,口才也还不错,有做主播的经验。虽然上路前只带了400块钱,但我相信开直播后一天赚个三四十块钱,没有问题,能维持路上的开销,让我走到家就够。
我的伙食很简陋,一路上吃这个挂面、米饭,菜的话就是土豆,放一点蒜苗、调料,混合着吃,偶尔煮个粥之类的,吃饭喝水这些一个月1000元,开直播用的流量费一个月400元。
九派新闻:直播收益如何?
马伟: 回家总共花了193天,赚了31800元,平均一天赚一百多块钱,最高的一天赚了2000元。其间有两个月被平台封号了,就没有直播。我一天的直播时长很长,需要播十几个小时,最少也要五六个小时,最多一次播了16个小时。
马伟回家,有人送花欢迎。图/@徒步小伟
九派新闻:直播内容是什么?
马伟: 中午休息,吃饭时开个直播,一边做饭一边跟网友们聊天,吃完饭收拾一下我就走了。我有一个小音箱,还有个伴奏手机,就简简单单唱歌。网友们的陪伴令我减少很多孤单感,没有直播时,我一个人走在路上还是挺孤独的。
九派新闻:一天的行程如何安排?
马伟: 一天最少走二十多公里,最多的时候我走了五十多公里。最开始的时候,是从早上七八点走到下午六点,一边走一边休息。但后来由于直播需要经常熬夜,早上起不来,就从中午十二点走到晚上。直播的话,除了上路会播,停下来的时候会播到凌晨,有时候直播间人气高,舍不得关闭,就会加长时间播到凌晨两三点。
九派新闻:打算直播带货吗?
马伟: 暂时不行,我的粉丝力度还不够,等我攒够10万以上粉丝,就打算直播带货家乡特产。涨粉也是靠机遇,如果哪一天视频爆了,涨粉也就快了。
九派新闻:你认为相比上班,直播能给你带来更多收益吗?
马伟: 我没觉得打工不好,但直播对我而言发展空间更大,只要好好做,坚持下来,还是比较有盼头。我是单亲家庭,我妈妈忙于工作没有太管我,12岁比较叛逆,加上我们小城市对学习比没有那么看重,就早早辍学出来打工了。
因为没有什么文化,所以对我而言只能做一些服务行业。像去餐厅端盘子,工厂打过工,也去酒吧、KTV当过服务员,卖过保险,但工资也差不多在两三千左右。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表达能力还可以,加上直播靠的就是口才,给大家提供一些情绪价值,获得打赏。
九派新闻:有网友认为你“年纪轻轻,不干正经事”,你怎么看待?
马伟: 我觉得流量这个东西需要珍惜,它未必是一件坏事,主要看你怎么运作,我也不会去学那些低俗的直播,反正想走正能量的,推广各个城市的文旅美食。
【4】暂没有安定下来的想法,想徒步走一圈
九派新闻:家人支持你徒步吗?
马伟: 刚开始并不支持,都不相信我能坚持下来,但一两个月后,他们逐渐转为我的铁粉,一有空就会来直播间陪我,给我点赞。我妈妈也会给我寄一些老家的特产,寄了两三回,我经常拿出来给网友介绍。
九派新闻:时隔一年,你母亲看到你时,是什么反应?
马伟: 我还没到家,我妈妈专门开车20公里来接我,看到我的第一眼心疼的眼泪都掉下来了。当时我也哭了。后来我们到了家,在城市的入口拍了视频,我又哭了,有些粉丝他们也激动哭了。有很多人找我合影,我算是在我们那个市中心绕了一圈。晚上我妈妈给我做家常饭,很香很香,我馋坏了。
马伟和其母亲合照。图/@徒步小伟
九派新闻:徒步后的你跟徒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马伟: 变化太大了,我从一个不会做饭的人变得会做饭,从一个花钱大手大脚的人感受到了赚钱的不容易,慢慢克制自己的消费。我变黑了,脸上都有晒斑了,之前我很白的,还瘦了二十斤。我妈妈跟我合照时,有人说我看起来比我妈妈年纪还大,我也不是很在意我的外貌。之前觉得社会很冷漠,在一线城市待着感觉人情味很淡,但走过这一趟之后,发觉世间还是有爱、有温暖的。
九派新闻:回到家乡后,有安定下来的想法吗?
马伟: 我今年26岁,暂时还没有安定下来的想法,还是想着出去走一圈,积累点粉丝,我认为做自媒体是一种新型的创业模式。家里人也没对我找对象一事着急,我现在身上也没啥存款,等赚到钱了什么时候结婚都行,还是得先立业再成家,我现在事业心很重。
九派新闻:接下来的徒步计划想好了吗?
马伟: 去年我们甘肃临夏有个地方地震,打算先去那边看看灾后的重建情况。然后7月再出发徒步去北京,正好去赶上国庆节。然后再去东北,再沿着我们国家的边境线走一走。我觉得这样一边旅游一边工作特别舒服。像我这样没有读过书,可能眼界比较窄,走过很多地方,遇到不同的人,我的阅历也会不断增加,对这个世界也会有别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