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 > 品牌 > 正文

日系车因用高田缺陷气囊召回318万辆 中国涉24万辆

根据最新汽车新闻信息,因使用高田缺陷气囊,丰田、日产和三菱等日本车企正在全球追加召回大约317.8万辆汽车,其中在中国大约召回24.4万辆,大部分是2007至2008年生产的旧款车。高田气囊门继续膨胀6月25日,丰田、日产和三菱发布声明称,在全球范围内再度追加召回搭载高田气囊的汽车。汽车频道透露,…

根据最新汽车新闻信息,因使用高田缺陷气囊,丰田、日产和三菱等日本车企正在全球追加召回大约317.8万辆汽车,其中在中国大约召回24.4万辆,大部分是2007至2008年生产的旧款车。


日系车召回318万高田气囊车


高田气囊门继续膨胀

6月25日,丰田、日产和三菱发布声明称,在全球范围内再度追加召回搭载高田气囊的汽车。汽车频道透露,这些车辆副驾驶席气囊存在缺陷,在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充气装置的容器可能发生损坏,导致金属碎片飞出,或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丰田本次总计在全球召回286万辆汽车,共计24款车型,包括卡罗拉/花冠、威驰和雅力士等;生产时间介于2003年4月和2008年12月。按照区域划分,172.9万辆在欧洲,36万辆在日本,而19万辆在中国。之所以没有美国,是由于6月16日丰田曾在美追加召回137万辆高田气囊车。

日产则在全球范围内召回198,000辆汽车,包括老款天籁、帕拉丁和奇骏等。三菱也召回了120,000辆蓝瑟等车。

此次三家日本车企总计在全球召回了317.8万辆汽车。截至2015年5月中旬,路透社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以来“高田气囊门”累计导致3,600万辆汽车被召回;到5月底又再增460万辆,突破4,000万辆大关。6月初消息显示,斯巴鲁因高田气囊在美召回81,100辆翼豹/萨博;之后又加上了马自达在北美的53.8万辆轿车与皮卡,通用的24万辆庞蒂亚克Vibe和本田丰田的276万辆车。综合以上,高田气囊召回车辆总数大约在4,422万辆左右。

此外,高田气囊导致的丧生人数也上升到了8人。

在华追加召回24.4万辆车

根据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丰田、日产和三菱本次在中国召回244,211辆高田气囊车。

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自2015年9月25日起,召回189,136辆汽车:

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生产的威驰、花冠及花冠EX汽车,共计166,369辆;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2008年5月15日至2008年12月31日生产的雅力士汽车,共计22,767辆。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自2015年10月25日起,将2015年7月13日开始实施的部分副驾驶席安全气囊召回活动的车辆范围扩大,补充召回54,713辆汽车: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2007年4月2日至2008年4月18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06-2008款天籁汽车,共计37,722辆;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帕拉丁汽车,共计16,652辆;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口的2007年4月2日至2007年11月13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奇骏汽车,共计339辆。

三菱汽车销售(中国)有限公司、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自2015年8月25日起,召回362辆汽车:

三菱汽车销售(中国)有限公司进口的2007年3月6日至2007年6月16日期间生产的蓝瑟翼豪陆神汽车,共计35辆;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2008年1月18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生产的三菱君阁汽车,共计327辆。


(汽车责编:宋倩 )
标签:最新汽车新闻 汽车频道 日系车 高田气囊车 2015年06月26日 10:52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