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 > 品牌 > 正文

评论:自主车企业绩会持续分化吗?

截至3月9日,80家上市整车企业中,超过7成发布了其2014年财报或业绩预报,在这些上市车企中,业绩分化明显,增幅超过100%的公司和下滑幅度超过100%的公司均不在少数,而其中尤以自主车企表现最明显。从具体情况看,长安、东风等车企净利润增长幅度都超过100%。长城、比亚迪、一汽夏利、一汽轿车、亚…

截至3月9日,80家上市整车企业中,超过7成发布了其2014年财报或业绩预报,在这些上市车企中,业绩分化明显,增幅超过100%的公司和下滑幅度超过100%的公司均不在少数,而其中尤以自主车企表现最明显。从具体情况看,长安、东风等车企净利润增长幅度都超过100%。长城、比亚迪、一汽夏利、一汽轿车、亚星客车等均出现净利润下滑,其中一汽轿车净利润下滑95.04%,而一汽夏利2014年预亏15.5-17.5亿,净利润下滑264.66%,自主车企2014年的业绩表现真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导致自主品牌车企业绩呈现两级分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在市场竞争几近白热化的当下,业绩表现欠佳的自主车企该如何应对?未来,国内自主车企的整体市场格局将如何?本期盖世论衡特邀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钟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马钧、中国乘用车联席会崔东树围绕此话题展开讨论。

论衡之一:自主品牌车企业绩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哪些?

最新汽车新闻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乘用车共销售1970.06万辆,同比增长9.9%。在车市整体保持稳定增长的背景下,自主车企的业绩却好似分化成两个极端,出现此局面的原因有哪些?接下来,这一局面是否会进一步恶化?

对此,崔东树表示,2014年市场压力特别大,基础环境下的自主品牌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盈利压力,这导致绝大部分自主品牌和上市公司车企的业绩表现欠佳。“自主品牌真正靠自身业绩增长的并不是特别多,大部分企业压力还是比较大。”

长安汽车1月31日公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长安汽车2014年净利润达到35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同期大幅增长了111.09%-122.50%。对此,崔东树分析指出,“事实上,长安汽净利润增长主要是旗下合资企业盈利比较突出,再加上自主量还可以,由此形成了业绩的爆发式增长。”

钟师则指出,现在还不能主观定论两级分化,关键还是看企业能否抓住时机推出对路的产品,“这阵子有些企业抓住了SUV产品大热的时机,市场表现不俗。但那些没有上去的企业要是抓住下一轮新的市场热点也有可能冲上来”,所以说,企业都是在反复一波一波的,面对一个新的机遇,抓住了就能赶上来了,没抓住就会下去,但却不意味着会就此一蹶不振,下次机遇来临时仍有机会,这些都是呈阶段性变化的。

钟师还提到,当下轿车属红海,SUV则迎合了市场的高增长需求,利润相对高于轿车。自主品牌有了拳头产品,业绩就会好看很多。“现在所有的数量和利润贡献都在SUV上,谁抓住了谁就上去了。”企业需提高预测能力,眼光放长远,能预测到至少两三年以后的趋势。

马钧同样指出,当下两级分化并不明显,“每个车企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般销量要从产品线本身、技术储备、整体营销模式、品牌等因素去看,整车企业的研发惯性平均是5年一个周期,今天研发投入要5年后才看到效益,所以今天的市场表现是5年前发生的。”

马钧还从产品、技术、营销等多个方面分析了自主车企出现业绩差异的原因,首先,从产品生命线来分析,近几年东风、长安的投入都非常大,在跟合资企业的学习过程中,做了大量的技术储备。而一汽轿车、一汽夏利也从合资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是新产品的整体市场定位及市场推广不是很到位,创新点不够,市场群体也比较窄。

另外,从技术角度来分析,实际上一汽集团在研发上也投入大量资金,但是节能、变速箱、轻量化等有亮点的拳头产品东西不多,尤其是一汽轿车。

营销上,长安、东风等一直在尝试新的营销方式,逐渐打破传统4S店的经营模式后,已慢慢踏入到新媒体、内容营销、线上线下等方式中。而一汽的营销渠道还比较单一性。

自主业界的分化会否在新的一年中进一步加剧呢?崔东树认为,2015年的情况会相对好一些。部分企业陆续推出SUV和一些系列产品,后期市场表现应该还可以。客观来看,2014年很多企业的销量基数并不是特别好,市场表现相对较差,在2015年不管是市场表现还是盈利情况都有一个回升的机会。

论衡小结:出现阶段性的业绩分化现象,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产品和技术是最为主要的两大因素。产品定位和产品竞争力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研发技术能力,是车企的生命线,前期对这两方面合理布局和投入的公司,现在就能收获成果,相反,产品规划与市场脱节或技术能力不匹配,都会与领先者渐行渐远。

论衡之二: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业绩欠佳的自主车企该如何应对?

针对亏损现状,表现欠佳的自主车企们该如何应对危局?

马钧指出,自主品牌现在面临比较大的问题就是技术储备。“发达市场上,汽车平均研发周期是5年,即现在研发的东西要等4~5年才能上市。而自主的技术储备流程还不完善,基本上明年要推什么车今年才开始筹备。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汽车同质化严重,产品没有基因、没有延续性,缺乏亮点。”

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自主车企需要加强与国际品牌的合作,积极参与到国际化大潮中去。同时,要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人才体系,建立自己完整的零部件采购、供应体系,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马钧如是指出。

崔东树认为,在国内市场上,自主表现要稳一些,“选择合理的产品线,对表现一般的中低端车型相对收缩,加大力度发展SUV和A级车,统一调整好产品结构。”在国际市场上,则要加大对风险的预估,“2015年最大的风险还是在国际市场上,汇率都比较大,如巴西、俄罗斯市场,不少自主品牌海外投入比较大,过去的车是微利产品现在可能是亏损状态。”

钟师同样认为,市场需求变幻复杂,产品的规划预测要做得精准,把握消费者脉搏做出接地气的产品,“现在都押宝在SUV上没有问题,但也要为未来做好规划,仍有许多市场空档可以去开拓,自主要有独立审视市场的能力,差异化的处理方法,化被动为主动。”

论衡小结:从当前阶段性的业绩分化来判断市场格局与走向为时尚早,但车企必须认识到,现在中国市场已从机会型竞争全面转向拼实力的竞争,因此,需要全面评估自己的资源实力,进行战略和产品的差异化竞争。

论衡之三:自主车市未来的发展大势是什么?

未来自主车市会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对此,崔东树直言,自主份额总体能达到一个相对稳定微增的状态,就算是比较理想的。

崔东树表示,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自主车企需要在产品结构上力争向上,实现销售基数的有效提升和产品多元化。其还提到,车企成败的关键点还在于产品结构与市场的匹配度。“能够有效的跟上市场热点,推出合理的产品。在稳定SUV的市场阵容并继续保持一定增长的同时,在A级轿车上要实现一定的产品突破。”崔东树认为,目前的国内市场上,帝豪EC7和长安逸动之外,其他自主轿车产品表现都不是特别强,这里面还有一定的机会。

钟师坦陈,自主所有的问题归咎一点还是品质问题,品质透支,即对用户信任透支。“产品的粗制滥造让很多潜在消费者失去了信心,这都是以前的旧债,虽然企业在不断改善,但是过程来来回回很长。”钟师强调,第一步就不能踏错,踏错返工要重新唤起消费者的信任,这将事倍功半。

要提升品质,产品的开发设计就必须要符合消费者的市场需求。钟师表示,市场需要设计新潮且具有魅力的产品,而产品的设计样式和功能也必须跟定价匹配。同时,提升服务品质,服务其实是一个为人处事的态度问题,这方面也要达到一定的高度。

今日汽车新闻可知,总体而言,自主品牌需要提高以下几点:产品吸引人,这与设计有关;品质可靠,这与产品质量有关;服务到位,跟态度有关。钟师强调指出,做好以上三点才能慢慢改善消费者的印象。

最后,马均指出,中国整车企业现在面临着产能急剧过剩和整套研发体系的问题。“研发的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拳头效益。”马均表示,“在产业链上需要物尽其责,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体系。”他还指出,今后跨专业的合作将是一大趋势,作为传统制造业,互联网思维并不多的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着互联网技术的颠覆,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可能会有较大的机会。

论衡小结:当前的国内市场上,除长安等少数几家外,绝大多数自主车企都在靠SUV车型支撑销量,SUV的销量比重已经超越轿车。追逐市场热点本无可厚非,甚至在当下的市场井喷期专注于SUV产品还能更容易成功,取得不俗的市场业绩。但对单一产品的过度依赖势必会降低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面对竞争压力,自主车企必须更具市场前瞻性,准确把握可能出现的市场变化,合理规划产品结构。

盖世论衡:是盖世汽车研究院打造的一个品牌汽车评论栏目,透析汽车行业的新现象,新热点,新规律,新趋势;以行业资深专家、权威媒体人及企业高管为发声主体,多层次、多角度探讨变化中的中外汽车业。


(汽车责编:郭娜 )
标签:自主车企 业绩 最新汽车新闻 今日汽车新闻 2015年03月20日 11:34   [查看原文]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