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汽车 > 品牌 > 正文

新能源汽车盛宴 须预警零部件产业空心化

在年产量达到2000多万辆的中国汽车产业里,自主生产的关键零部件比例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中国汽车产业空心化严重。为此,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曾多次呼吁社会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零部件企业,“目前我们正以令世界瞩目的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然而有…

在年产量达到2000多万辆的中国汽车产业里,自主生产的关键零部件比例差不多可以忽略不计,中国汽车产业空心化严重。

为此,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曾多次呼吁社会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零部件企业,“目前我们正以令世界瞩目的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然而有多少人关注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抱极大希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会不会一样成为空心产业?”

最新汽车新闻了解到,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李胜茂认为,国内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环节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板块,这是很不正常的一个做法。目前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环节研发能力羸弱,已经成为直接阻碍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瓶颈,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措施助推其快速成长壮大。

空心化严重

今年8月份,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成立的新能源乘用车创新联盟(下称“联盟),在全国寻找电动汽车制动系统合作企业,但王秉刚却发现,中国汽车产业空心化严重,自主核心零部件生产比例很低。

王秉刚指出,电动汽车的制动系统由传统汽车制动系统与电机制动系统结合组成,它既要保障车辆的制动安全性与操控稳定性,还要获得最有效的能量回收效果。先进的系统能够实现ABS、ESP(汽车动力学控制系统,包括制动防滑、驱动防滑和侧向防滑的综合控制系统)功能,还能实现有效的能量回收。能量回收占总能量消耗比例可以达到30%以上,相当于增加了30%的续驶里程。

日本、德国、美国都已经有了相当成熟的技术与产品,并实现了产业化。如博世等生产汽车制动系统的国际大公司,已经实现了ESP与电机制动系统的耦合控制,他们已做好占领电动汽车制动系统市场的充分准备。

我国这几年开展的电动乘用车研发中,部分车辆实现了ABS系统与电机制动的耦合控制,但系统控制技术与产业化都处于初级水平,实际销售的电动汽车能量回收效果不理想,ESP与电机系统的耦合技术尚处于研发试验阶段。

我国目前具有生产传统汽车ABS系统能力的工厂主要有亚太、元丰与伯特利等几家,他们是未来最有希望成为我国自主电动汽车制动系统的生产企业。但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他们规模都不大,2013年生产销售的产品加起来不到20万套,在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足4%,并且仅有ABS系统的生产能力,ESP系统还处于研发阶段。

但即使是自主品牌企业也很少选择国内企业生产的ABS,王秉刚了解到,国内自主品牌整车厂虽然采购过他们的产品,但只是以之作为与外国供应商压价谈判的筹码,一旦实现了压价目的,就不再采购其产品。

由于国外大企业技术研发力量雄厚、产量大,在原材料的采购上处于有利地位,在成本上也具优势,因而这些自主零部件企业得不到大的订单,很难获得发展,研发的投入也有限,难以做大做强。

同样其他零部件也存在类似情况,就连备受关注的动力电池也未必乐观。在部分地方政府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已经有国外大电池企业在国内建厂,根据王秉刚掌握的情况,一些国内整车厂的仓库里堆放了许多国外品牌的电芯。

四项建议

王秉刚担心,如果我们始终依赖国外零部件,长久下去会有怎样的风险?目前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广新能源汽车,但有多少人关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这一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抱着极大希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会不会也像传统汽车行业一样成为空心产业?

为此,他提出以下四条建议:一是政府与行业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题研究,开展深入调研,提出扶植新能源汽车自主零部件产业的系统思路、策略与办法;二是建立整车厂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鼓励办法,按照购买鼓励目录内零部件的数量给予奖励;三是加大对核心零部件与材料的研发支持力度,提倡产学研合作,引进关键人才;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

王秉刚认为,中国汽车界必须齐心协力,共同支持自主零部件产业做大做强。我国传统汽车产业存在的核心技术缺失、产业空心化现象,绝不能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重蹈覆辙。

但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认为,政府的上述宏观调控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力度太大就有可能造成保护落后、限制市场发挥其优胜劣汰功能的后果,反而不利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其实,国内整车生产企业与上游零部件生产企业结成联盟,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这样整车生产企业既能确保相关零部件的稳定低价供应,零部件制造企业也可以根据整车企业的要求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此外,自国产汽车品牌排行榜了解到,李胜茂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积极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进行引导与规范,助推其健康快速发展。一方面,要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将一批不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清除出该行业,净化该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另外,要用科学务实的政策对外资企业在华投资零部件产业的行为进行规范,为国内企业的成长提供空间。最后,对国内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生产的相关车型的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进行明确规定,化解新能源汽车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汽车责编:郭娜 )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军事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